我们广泛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变种病毒依然是有效的。特别是从广州疫情的防控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即使发生了感染,发生重症的风险相比较低
当下,POCT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然而新技术的出现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POCT在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高速发展的过程,其管理短板正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使用者们的关注重点。
对此,迈加医学产业园整理并为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POCT3大特点及应用
POCT(Point Of Care Test)即时检验或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床边进行的快速诊断。POCT实现了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了标本在实验室检验的复杂处理程序。
作为检验科以外的领域,POCT相比检验科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较为明显的优势:1.快速、小型、便携、易操作是其最大的优点,即省去标本预处理程序;2.现场采样分析,极大地缩短TAT(样本周转时间);3.操作简便,操作人员要求低;4.体积小,可移动。
由于以上三个特点,使得POCT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慢病检测、传染病监测、毒品检验、妊娠检验等。 在医院中,POCT最早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糖尿病管理, 妊娠检测、凝血等,目前已发展至心脏领域、血气/电解质、肿瘤及感染病筛查等。

POCT目前医院使用范围及场景正因为如此,在伴随着2012年之后的限抗政策、2015年两会后的分级诊疗政策以及五大中心建设政策等新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POCT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五大中心均是针对紧急情况的救治,非常适合 POCT
然而新技术的出现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POCT在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高速发展的过程,其管理短板正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使用者们的关注重点。

医院POCT所面临的问题
以云南某三级医院举例,全院 POCT 设备多达140 台左右(血糖、血气、心肌、感染),涉及6—7种品牌,牵涉内分泌、呼吸科、麻醉科、感染科、急诊科、ICU、胸痛中心、儿科等科室。
多品牌设备,广泛的临床分布给POCT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在深度调研了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后,我们发现问题主要分为管理者的管理难点和使用者的操作难点。
就医院管理者而言,有以下三大管理难点:
一、质量控制无保证
二、报告、收费不规范
三、试剂耗材无管理/管理不善
对操作人员而言,同样具有三大难点
一、检验流程繁琐、报告格式多样、管理繁琐
二、 设备维保管理纯靠人
三、数据松散难关联、纯靠人工来校验

纸质管理现状
检验周转时间短、方便实用等优点使得POCT产业自2013年以来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远远超出IVD行业的整体增长率。但由于其分散部署、分散检测的特征,若操作不够规范和质量控制把握不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大受影响。

POCT质量管理亟待解决
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针对POCT设备的使用现状,就医院如何进行POCT质量管理的问题,迈加医学产业园根据行业前辈的经验整理了以下内容:
1.统一POCT设备管理认知
医院或科室对于POCT设备缺乏统一的规范意识,不同科室对于不同项目的关注点不同,对结果规范管理缺乏统一认知。因此,想要真正改变现状,统一认知是一大关键。
2.弱化利益关系
部分医院检验科认为POCT设备会影响检验科的效益,故积极性不高。所以,可以从弱化利益关系方面着手。
3.做足培训工作
POCT设备的操作、维护、质控等培训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心费力的工作。但临床科室受厂家销售人员影响,认为免维护设备就可以不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加上临床操作者流动性比较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实时培训计划,非常不利于对POCT设备的长期使用与维护。
4.组建POCT管理委员会
POCT设备的质量管理中组织的启动、院内设备的室间质评以及详细、有效的培训计划是最困难的工作,因此需要医院领导和医务处牵头,临床、护理、设备科、检验科共同参与,各部门承担自己的职责(如下图)。


结语
面对医院POCT的现状,如何解决管理者的管理难点,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解决使用者的操作难点都是关键所在。
随着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病患群体的增加,以及分级诊疗及五大中心建设政策的推动,POCT设备的产品优势必将带动临床需求,扩宽应用场景,迎来自己的高光时代。但专业的检验人如何有效地影响非检验专业的人员,院感科、设备科以及医务科如何协作管理以保障POCT设备的结果真实有效,以保障POCT设备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挑战。